
2025年UTMB组别,赵家驹21:19:47男子第十名!
如过往冲线一般,赵家驹张大嘴巴大步流星朝终点奔去,像是要燃尽最后一丝力气,以这样一种仪式感来宣泄比赛所遭遇的一切,成绩和名次如赛前所想达到预期,一路拼杀至世界前十,站上领奖台。
经过五年的沉淀,终于完成个人突破,对他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场比赛,而是一场修行,是穿过风雪、忍受饥饿与身体极限博弈之后,依然选择向前的人生缩影,更是向下一个高峰进发的里程碑。
如今,UTMB之后他选择继续向高山发起挑战,背靠背参加巨人之旅330,当被问到为何要做这种疯狂冒险时,他的答案是:“想再刺激一下自己,想看看什么时候会出现幻觉,想在山顶处疯狂地呐喊,更想在芸芸众生中多挣扎一会。”


2025年,对赵家驹来说意义非凡。这一年,他签约凯乐石,开启了越野跑山生涯的新篇章。上半年的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、云丘山168、威海100和崇礼168等一系列比赛中,他不仅积累了成绩,更磨炼了心态。
“取胜的关键就是坚持。”回顾自己在熊猫和云丘山夺冠的经历,赵家驹认为只是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,即使威海100和崇礼168都获得季军,他也看作是以赛代练的重要过程,同样也是个人的一种生活状态。

“我住在丽江的山里,如果很久不比赛只训练的话,我会很闲、闲得发慌,出去比赛一是能和大家线下见面联系感情,二是检验自己的训练水平,三这对我而言不仅是竞技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赵家驹解释道。

备战UTMB期间,他还参加了法国斯巴达勇士超兽锦标赛,这是一场传统越野赛和斯巴达勇士赛的结合类比赛,融合了越野、攀爬、负重、协调及多种障碍等项目,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。对于这次经历,他表示收获的不仅是一块完赛奖牌,而且还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短板。
“它让我知道自己身上缺的一些东西,尤其是在上肢力量、身体协调性和全身综合性体能方面。就像练武一样,你要把全身每个地方练好,要不然你上了擂台,人家找到你的弱点一拳就能KO。”赵家驹说道,这次不一样的挑战,意义超越了比赛本身,为他后续的训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,以更强大的综合身心状态,站上新一年勃朗峰的起点。

赛前两个月,赵家驹提前抵达勃朗峰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,除了尽早适应当地海拔、饮食、天气,还针对赛段后半程进行情境模拟训练,购买前往库马约尔的车票,在凌晨一点开始跑赛段后程72km路线,按照比赛节奏大概耗时9小时左右,这样的模拟训练,他共进行了两次。
其余时间大都是在住处附近山上练跑,周三跑坡速度训练,周四练跑3.5小时,周五练跑4小时以上,周六5小时以上,一直维持到UTMB比赛开跑。

北京时间8月29日,UTMB组别正式鸣枪起跑。比赛刚开始不久便迎来降雨,起初雨势断断续续,但至60km处天气急剧恶化,转为风雪交加的极端环境。
近两个赛季喜热不耐寒的赵家驹,入夜后果断换上长裤,并严格执行既定的比赛策略,按自己的节奏奔跑:“赛前就告诉自己,要尽量跑在自己的舒适区间,一旦体感不适,就立刻慢下来。”

尽管已经做好了保暖措施,但恶劣天气仍带来了巨大挑战,“风吹进脑袋里,不仅刺痛还会发懵,身体极易受凉,遭不住这种寒气,”他回忆道,“寒冷导致身体能量急剧消耗,有两次距离补给点还有十几公里能量胶就吃完了,感觉都要饿晕了,状态受到影响,也被其他选手趁势超越。”
事实上,赵家驹对寒冷天气并不陌生。早在熊猫蜀道山和云丘山比赛中,他就曾在雪夜中咬牙坚持,因未及时添衣导致膝盖冰冷、脚底疼痛,冲过终点后出现头晕发烧、整夜身体发烫并伴随反胃的症状。正是这些经历,让他在此次UTMB中格外注重防护。

装备方面,赵家驹仍然选择凯乐石EX Pro跑鞋,“平坦路面,EX Pro的推进力和路跑鞋没有太大差异。”赵家驹评价道,“60km的雨雪下坡赛段,许多人都是慢慢滑下去,但我是完全跑下去的,那个点提升了好几名位次,和他们拉开了几分钟的差距,深刻感受到EX Pro的抓地力和防滑性能。”
对赵家驹而言,装备不仅是竞赛工具,更是实现梦想的伙伴和见证者,凯乐石EX系列的理念与他的追求相契合,轻量、迅捷、助力竞速的特性陪伴他征战各大赛场。

赛后采访中,他表示对现在的成绩十分满足,“名次比2019年CCC第11名好,比过去三年UTMB征程更顺,整体满意,尽管仍有些细节需要补强,可也让我对明年更有信心,我觉得明年只要把细节做好,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。”赵家驹说道。
对赵家驹而言,国内竞争已经触及天花板,卷来卷去都是老对手互有胜负,只有与世界顶级高手过招,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上限。虽然是客场作战,对地形不熟悉,但本次提前适应后的表现已证明中国越野跑者们的潜力,只要进行针对性训练,习惯大爬升地形,在未来几年内,必将取得更辉煌的国际战绩。


勃朗峰战罢,赵家驹没有回国,而是决定在法国等待两周后开启的巨人之旅赛事,这是一场距离长达336km、累计爬升接近3座珠穆朗玛峰高度(26000米)、规定150小时内完成的极限挑战。组织者不设任何强制性阶段,比赛过程中,由参赛选手自行决定何时休息调整,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比赛的人,即为冠军。
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如此极限的背靠背挑战?赵家驹给出了多个理由。
“首先是圆自己多年前的梦想,早在2017年,刚开始越野跑山就听说欧洲有两大顶级赛事,一个是UTMB,一个是巨人之旅。此前,就想尝试比完 UTMB再参加巨人之旅,但一直没机会。”赵家驹回忆道。
除了圆梦,更深层次上赵家驹想探寻自己的极限。他曾听往届冠军分享,比赛过程中会出现「幻觉」,也想尝试那种感觉,期待更加极致的痛苦体验。

最后是提升个人的商业价值,本次比赛目标是夺冠,他认为如果能够打破66小时39分16秒的赛会纪录并获得冠军,将是亚洲选手的第一个巨人之旅冠军,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并且,早年夺得过八百流沙亚军的他,在超长距离耐力赛也有自己独到的经验。
“我的赛前策略是,比赛开始就和他们拉开差距,将优势保持在半小时左右,然后以自己较为舒适的配速进行,我要让他们心里有压力,看不到我、追不上我,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程以较为轻松的节奏去跑。”赵家驹说道。
之所以敢这样做,是因为在2018年八百流沙赵家驹和梁晶就是这么干的,当时前100km他们按照平常百公里赛事配速进行,跑的非常快,正是有过这样的经验,知道这种策略会带来怎样的痛苦并且能顶住,他才敢去实施。

因此,本次巨人之旅,赵家驹表示前期会比其他选手的节奏要快,但不会像当年八百流沙那么激进,保证自己身体到后半场还能跑起来。
赵家驹不仅渴望赢得自己在欧洲的第一个冠军,更希望用行动告诉世界「巨人」一词不该由体型定义,而在于永不屈服的意志,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坚持到最后一刻,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巨人。


赵家驹认为,越野跑山远不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场内心的修行。
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选手,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本质都是心理挑战,能否完赛取决于能否突破自我设限。这正是越来越多人投身越野跑的原因,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以应对人生漫长旅途中的困境。

年少时的坎坷经历,让赵家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阿甘精神,他曾尝过冷暖,甚至乞讨,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。他借助越野跑山不断提醒自己「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,只有放不下的执念」,所有的束缚,都源于内心的欲望。而真正的自由,来自于看开、放下、并不断超越自我。正是过往的这些经历,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。
与赵家驹的对话,你会发现越野跑山对他而言,真的不只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场内心的修炼。

在他看来,人生任何一条路都充满挫折,财富与地位或许能改变困难的形态,却无法消除困难本身。而越野跑山的过程中,教会了他如何面对坎坷、锤炼勇气,真正增强内心力量。
拥有了这样的力量,让他明白无论UTMB还是巨人之旅330,它们从来都不只是一场比赛、一次挑战,而是一场与自我深度对话的精神征程,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,人学会了如何与困难共存,并依然向前。
当抱有这样的心境之后,即使跌入谷底、一无所有,也不会被困境困住。因为只要还在前行,就仍有希望,仍能继续做想做的事。路,始终在自己脚下。

不仅如此,他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智慧融入日常训练与恢复之中,讲求「阴阳调和」,把晒太阳视为与天地交换能量的方式。而在社交媒体中流露的幽默与深沉,也正是他面对自我与世界的真实状态——既有坚持,也有释放。
正是这种将越野跑山视为人生修行的态度,使得赵家驹不仅在赛道上不断突破,更在精神层面持续传递着「it is not only a race」的信念。
赵家驹认为众人奔赴山野,所求的从来不止是比赛的胜负。无论水平高低,他们都是在起伏的赛道上,寻找一种克服人生难关的勇气与力量。越野跑山比赛,是一场向内的行走,是生命的隐喻,更是精神的淬炼。

9月14日上午10:00(意大利时间),巨人之旅330组别即将启程。愿赵家驹带着与故友共同的梦想,站上巨人之旅最高领奖台,让世界看到他的奔跑,从来不只是一场比赛,更是超越极限、兑现信念的旅程。